一、政策背景
2022年1月20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人民日报撰文:充分发挥工业的“压舱石”作用。文章提出,全力以赴提振工业经济。尽快打通重点产品供给堵点卡点,加强大宗原材料供需对接,优先保障基础工业产品、重要生活物资、农资化肥等企业稳定生产,集中力量解决汽车等领域芯片短缺问题,畅通关键零部件供应渠道。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加快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等应用推广。持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创新发展,提高工业母机、医疗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等发展水平。大力培育发展优质企业,支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制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政策措施。
2021年12月14日,发改委、工信部发布《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在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煤电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技术改造,推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实施生产线和工业母机改造,补齐关键技术短板,提高产品供给质量。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促进传统产业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开展数字化转型。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快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面向北京冬奥会转播等重大场景促进超高清视频落地推广。推动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和数据中心加大节能力度,加快工业节能减碳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紧密结合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周期,合理确定融资期限,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提升融资支持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稳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完善配套支持机制。
2021年11月30日,工信部印发“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规划》提出,推广云化设计软件(CAX)、云化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云化制造执行系统(MES)、云化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新型软件工具。提升智能制造供给支撑能力,加速工业技术软件化。围绕机械、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电子、电力等重点装备领域,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构建面向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系统。实施“超高清视频+5G+AI+VR”融合创新应用工程,支持食品、药品等行业建设产品信息追溯系统。推动5G、千兆光纤网络、IPv6、时间敏感网络(TSN)、软件定义网络(SDN)等新型网络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提升工程,孵化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十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1年8月,国资委党委召开会议指出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将工业母机位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首位。工业母机(数控机床)作为制造机器的机器,其技术发展水平直接关系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发展进程。我国机床行业较为分散,各个细分领域都拥有具备一定规模的本土企业,但核心技术相较国际仍有一定差距。受益于国资委党委会议以及‚专精特新等重磅政策催化,工业母机迎来发展风口。
二、概念介绍
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和机械的机器,又称工作母机或者工具机,主要有车床、铣床、刨床、钻床、镗床、磨床、制齿机等。工作母机制造业为各类工业提供各种机械设备,是构成现代工业的心脏,是机器制造业的主要生产品之一。工作母机类制造业是整个工业体系的基石和摇篮,处于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业母机其实才是大国重器,虽然我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但是我国的高端工业母机着实令人汗颜。我们从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企业质量上看一下:从产品来看,低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已高达近90%,中端产品也已经到60%以上,但高端产品国产化率仍低于10%;从价格来看,差距相当明显,据海关总署2020年全年数据显示,中国机床进口均价达到每台6.044万美元,出口均价却只有290美元每台;从企业来看,我国所有机床企业加在一起,总量是世界最大的,但近几年没有一家公司进入全球前十机床企业名单。
金属加工机床按照作业过程中是否发生金属材料的分离,又可以分为成形机床和切削机床。如果按照控制方式来分类,机床也可分为数控机床和普通机床,数控化是先进制造用机床发展的大趋势。机床是工业生产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处于制造业产业链的中游,下游的应用终端主要为机械设备、新能源、航空航天等行业。
工业母机产业链图谱
上游: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 中游:工业母机(数控机床) 下游:应用行业
主要原材料、数控系统、刀具、精密件和功能部件等 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数控金属切削机床、数控金属成形机床、数控特种加工机床、加工中心) 机械设备、新能源车、航天航空业、军工等
三、市场规模
全球机床市场相对集中。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和速度决定了一个国家机床的消费,当今世界完成工业化或者正在快速工业化的国家相对集中,这就决定了机床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相对集中的行业,全球机床行业消费量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中国、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