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A股大涨,今日市场震荡走低。从指数上看,创业板综指已经回到前期高点,很明显已经到了技术压力位,所以短期不排除有较大的回落风险。而上证指数也一样到了9月中旬以来的下行通道的上轨。
当前盘面非常散乱,个股的持续性极差,不过,部分新能源股因为前期跌幅较大,短期内还有一定的反弹持续性,同时半导体也表现相对较好。而元宇宙似乎已经熄火了。
消息面上看,元宇宙的风潮席卷全球,元宇宙概念股爱好者发现,韩国是押注该技术的首选亚洲市场,因为其有大量可交易产品和股票可供其挑选。仅10月单月,韩国就推出了四只新的专注于元宇宙的ETF。
但国内的元宇宙概念更多是停留在概念上,短期内很难有业绩产生,所以这次的股价大涨,十几只元宇宙概念股抛出高管、实控人减持计划。监管层面,沪深交易所对于元宇宙概念股持续重点监管,月内已有12家相关公司收函。可见跟风炒作风险是极大的。
政策方面,国常会审议通过“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决定设立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会议决定,在前期设立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基础上,再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形成政策规模,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11月8日央行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首先,金融机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各类企业提供碳减排贷款,贷款利率应与同期限LPR大致持平。发放碳减排贷款后,银行可向央行申请资金支持。央行按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
而从国常会信息看,新设立的专项再贷款按照聚焦重点、更可操作的要求和市场化原则,专项支持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煤炭清洁高效加工、煤电清洁高效利用和推进煤层气开发利用等。全国性银行自主发放优惠贷款,人民银行按贷款本金等额提供再贷款支持。同时,通过2000亿再贷款央行还可以释放基础货币,可以起到调控货币供给的作用。
疫情方面,科技日报报道:我国新冠特效药或再出“黑马”能防变异株!在北京地坛医院,新冠感染者接受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名为DXP-604的“同情用药”。使用后患者体内病毒载量大幅下降,憋喘、味嗅觉减退等症状明显好转,部分病人已康复出院。更独特的是,在其他候选药大多使用“一对抗体”预防新冠病毒逃逸时,DXP-604实现了“单个抗体”就能防范变异株。
该药由北京大学谢晓亮团队与丹序生物联合开发。11月16日,科技日报记者就此独家采访了研发团队带头人——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谢晓亮。他表示,单个抗体取代“抗体对”的特点使它的生产成本将是其他候选药的三分之一以下,目前丹序已与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达成合作开发意向。
随着各国的新冠特效药推出,2022年疫情有望结束,人类活动又将回到正常状态,这将直接利好交通运输、出行旅游、线下交易等行业。也可促进全球经济的快速复苏,而这个过程可能会增加商品的供应,从而减轻通胀压力。
最后,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对《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同时公开征求意见。其中《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提出,锂离子电池企业及项目应符合国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节能管理、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产业规划及布局要求,符合当地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等要求,满足‘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引导锂离子电池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这将直接利好格局已经稳定的锂业细分行业,所以锂电板块未来仍有望震荡上行。国内碳酸锂报价已突破19.75万元/吨,年内涨幅超过270%,刷新历史纪录。明年供应相对有限,而需求量远超今年的数值,因此预计锂盐价格难有大幅降价的空间。
另外,锂资源新增产能投放节点尚未到来。其中,全球锂辉石新增产能集中于2022年至2024年投放,盐湖新增产能集中于2023年至2025年间投放。总体上看,预计明年存在2.4万吨碳酸锂当量的供应缺口。
整体来讲,当前股市震荡格局难改,主要是滞涨环境下,机构们偏向谨慎。但根据历史统计,滞涨背景下,A股的主线将围绕两个方向,一是产品价格有转嫁能力的板块,如近期出现涨价潮的食品饮料板块;二是受经济影响较小的、行业保持景气的板块,如新能源与军工等板块。
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建议关注消费、新能源、军工等主题。